为深入贯彻《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2025年“广西三月三”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的通知》(桂教民教〔2025〕4号)精神,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我院于4月8日、15日分别在科园校区和五象校区举办“奏响非遗韵、传承壮乡情”主题活动。活动以非遗手作体验与民俗项目为载体,吸引百余名师生热情参与,生动展现了壮乡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。
在“非遗漆扇”制作区,师生们以漆为墨、以扇为纸,运用滴漆成画技法,在扇面上勾勒出花鸟、山水等图案。色彩斑斓的漆扇作品不仅展现传统工艺之美,更让参与者体验到非遗技艺的创造性转化。五色糯米饭展台前,师生们通过讲解员的介绍,深入了解红蓝草、蝶豆花等天然植物染色工艺。当象征“五谷丰登”的黄、紫、红、白、黑五色糯米饭端上展台时,现场弥漫着植物清香,师生们在品尝中感受壮族饮食文化的吉祥寓意。榫卯结构绣球制作区则呈现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碰撞。同学们运用木工榫卯技艺拆分、组合绣球框架,再以壮锦纹样、现代几何图案装饰球面,让承载着“传情达意”功能的传统绣球,焕发出符合当代审美的艺术活力。此外,非遗剪纸区的巧手翻飞、掐丝珐琅区的流光溢彩,也让师生们沉浸于非遗工艺的精妙细节之中。

五色糯米饭

非遗漆扇

非遗剪纸
活动现场设置的投壶、旱地龙舟等传统民俗项目,成为连接古今的情感纽带。投壶区中,参与者手持箭矢屏息瞄准,在“中壶得分”的规则里体验古代“射礼”的礼仪文化;旱地龙舟赛场上,师生们四人一组跨坐充气龙舟,喊着统一号子用脚步“划动”龙舟前进。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中,团队协作的壮乡精神与竞技乐趣深度融合,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。

旱地龙舟

投壶
此次“奏响非遗韵、传承壮乡情”活动,通过“手作体验+民俗互动”的多元化形式,构建起古今文化对话的桥梁。师生们在沉浸式参与中,不仅近距离触摸到非遗文化的温度,更深刻理解到民族团结的精神内核。正如参与活动的学生代表所言:“当亲手制作的漆扇展开时,我看到的不仅是色彩,更是中华民族的智慧;当和同学一起划动旱地龙舟时,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协作,更是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力量。”
未来,我院将继续以文化浸润为抓手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,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蓬勃的青春光彩。

活动合影
一审一校:杨夏添
二审二校:李 莎
三审三校:曾云辉